苹果“折腰”: 郭明祺爆料, iPhone 折叠屏为何向三星低头?
- 2025-07-18 16:28:10
- 356
数码 I 渝码科技
2025 年 7 月 15 日,知名苹果产业链分析师郭明祺(Ming-Chi Kuo)再次投下“深水炸弹”:苹果已放弃多年自研的“无痕折叠”技术路线,转而在 2026 年首款折叠 iPhone 上全面采用三星显示(SDC)的现成方案。
该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科技圈与资本市场同时震动:以“垂直整合”著称的苹果,为何甘愿将最核心的屏幕体验拱手让人?
01 从“全自研”到“拿来主义”:时间窗口倒逼妥协
郭明祺在最新研究简报中透露,苹果内部的原型机虽在折痕控制上取得突破,但量产良率始终低于 70%,无法满足 2026 年下半年大规模上市的时间表。
相比之下,三星 SDC 的无痕方案已在 Galaxy Z 系列上迭代三代,金属支撑板+激光钻孔的“组合拳”可将折痕深度控制在 0.1mm 以内,良率稳定在 85% 以上。
“苹果评估后认为,与其冒险延期,不如直接采用成熟方案,”郭明琪写道。
02 三星 SDC 的“秘密武器”:一块 30 美元的金属板
据郭明琪拆解,三星提供的核心部件是一块由韩国Fine M-Tec 设计制造的“复合金属支撑板”。
与传统不锈钢蚀刻工艺不同,该金属板采用激光微孔阵列+高分子缓冲层,能均匀分散折叠应力;同时,SDC 在 OLED 面板层引入激光钻孔(Laser Drilling)技术,进一步释放弯折时的内部张力。
供应链数据显示,这块金属板单价高达 30-35 美元,是传统方案的 1.5 倍,却换来了近乎肉眼不可见的折痕。
Fine M-Tec 也因此拿下苹果 80% 以上的订单,预计 2026 年出货 1300-1500 万片,成为隐形赢家。
03 苹果的“阳谋”:先用市场换时间,再图二次创新
尽管表面“妥协”,苹果并未放弃长期技术自主。
消息人士透露,苹果已与多家材料实验室秘密启动“第二代无痕折叠”项目,重点攻关“纳米级液态金属支撑层”与“全固态铰链”,目标是在 2028 年后彻底摆脱三星依赖。
郭明祺认为:“苹果历史上多次采用'先买后超'策略-当年初代 iPhone 用三星处理器,三年后即切换自研 A 系列。折叠屏只是重演剧本。”
总而言之,苹果放弃自研折叠方案,看似一次“低头”,实则是商业理性压到技术情怀的必然选择。
正如郭明祺所言:“在折叠屏赛道上,苹果迟到了五年,但它仍有机会用'三星的现在'换'自己的未来'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