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不了高端发动机? 拆开红旗车后, 日企发现中国早已实现技术突破
- 2025-07-19 12:45:27
- 310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
7月12日,第七届中国一汽红旗嘉年华正式启幕,红旗用半年22.5万辆的销量,令其品牌价值稳居乘用车品牌行业第一的宝座。
要知道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外界都在质疑中国车企造不了高端发动机,但直到红旗H9被日本人拆开的那天,日本汽车业彻底慌了。
原来在高端发动机领域,中国早已实现了技术突破。
这令日本汽车行业惊讶不已:中国车企的高端发动机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?
一场意外的拆解,撕开了偏见的口子
过去,国产车总被认为“核心技术靠进口”,尤其是发动机,很多人觉得中国车企能把车壳子做得漂亮,但真正的心脏部件还得看国外。
国际上也常有人说,中国汽车就是“组装厂”,技术上比不过欧美、日本的老牌车企。
直到那台红旗H9被放上日本的“解剖台”,他们本以为能轻松找到些“借鉴”的痕迹,好在报告里写上几句“不出所料”。
可当发动机舱被彻底敞开,现场的日本工程师们脸上的表情,从好奇变成了凝重。
眼前这台发动机,干净得让他们意外,没有任何熟悉的外国品牌标识,从整体设计到零件布局,都烙着清晰的“一汽”印记,而且技术指标相当扎实。
这不仅不是拼凑,反而是一套成熟且先进的动力总成,这下轮到他们惊讶了:中国汽车的发动机,已经强到这个地步了?
其实不只是H9,红旗其他车型的发动机也全是自主研发,H5的低配用1.8T,高配用2.0T,动力输出稳定,日常开起来完全不输合资车。
H7上的3.0L发动机,虽然最初参考了国外技术,但现在性能已经超过了原型,最大马力231匹,在同级别车型中很有竞争力。
这些发动机从设计到生产,全程由一汽团队完成,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。
这些技术进步,让红旗的燃油机不再是短板,反而成了卖点,并且红旗还有个硬规矩:只要国内技术能做到,核心部件坚决不进口。
这种坚持,让每一辆红旗车都带着纯正的“中国心”。
而红旗发动机,还不是让日本同行最吃惊的,真正让他们感到压力的,是红旗在氢能上的布局。
让对手直呼“不逊色”,靠的不是运气
红旗的技术突破不只在燃油机,新能源领域也走在前列,2025年,红旗推出了氢能发动机,解决了氢燃烧的技术难题。
要知道氢气燃烧容易出问题,比如回火、早燃,稍不注意就可能让发动机受损。
但红旗团队通过数智化电控技术,把氢气供应压力控制在0.2bar以内,燃烧波动降到3%以下,发动机抖动小了,驾驶体验更顺畅。
氢耗降低后,续航自然也跟着提升,整体性能更是让日本工程师直言“跟我们的产品比,一点不差”。
除了氢能,红旗在混动技术上也有亮眼表现,鸿鹄混动平台的HS3PHEV,搭载1.5T混动系统,配上双电机结构,纯电续航117公里,综合续航能到1400公里。
即便在零下38度的极寒环境下,这套系统也能正常启动,实用性很强。
市场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,HS3PHEV五月销量达到3398台,环比增长近一倍,成了15万级插混SUV中的黑马。
而红旗的新款V12发动机,则是技术实力的又一体现,这台发动机最大马力762匹,扭矩1100牛·米,远超之前的L5V12(400匹马力)。
它主要用于高端礼宾车、检阅车和防弹车,这些车型对平顺性、静音效果和可靠性要求极高,比如在意外冲击下,发动机得保证继续工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V12的意义不只是技术突破,更是一种国家实力的展示,国际场合中,礼宾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。
红旗的V12发动机,动力输出比不少国外同类车型还强,细节上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底气。
未来,这台发动机将用在更多特种车辆上,比如自重超五吨的防弹车,展现中国汽车工业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。
它的平顺性和可靠性,甚至能对标美国总统座驾的动力系统,关键时刻绝不“掉链子”。
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
红旗的技术突破,离不开多年的努力,过去,国产发动机常被质疑“不行”,但红旗的研发团队却没停下脚步。
从最初的模仿学习,到一点点试错、优化,他们把“不可能”变成了现实。
而红旗在发动机领域的突破,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一个缩影,从被质疑“造不出好发动机”,到日本工程师的认可,红旗用技术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。
H9的2.0T、氢能发动机、V12等技术成果,展现了中国车企在燃油、新能源、高端领域的全面进步。
红旗的故事还在继续,技术在进步,市场在回应,消费者的信心在增强。
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品牌的持续提升,中国汽车工业未来一定能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
1.新京报关于“红旗闪耀长春车展:半年22.5万辆销量的技术沉淀与用户情怀”的报道
2.新华社客户端关于“全球连线|探访红旗在日本首家体验中心”的报道
- 上一篇:燃气公司招北大毕业生当抄表工
- 下一篇:高考忘缴费了